他山之石 
《近代中國歷史地圖與遙測影像資訊典藏計劃》


     
一直以來,多方的理論似乎在質疑著:科學家/ 科學知識/ 
是自私的並光明正大再二度建構人文世界,
並且使用著自己所發明的科學語言來剖析並且為所謂的【社會事實】
扮演著代言人的角色。

我質疑著.這樣的質疑。

純粹意識,以人的認知能力為中心、存而不論,暫時不管它、進行著還原的過程。
不屬人所能意識的,逐步的清除它………。   
以現象學的而言,成為現象時對主體有意義的現象,才是『有意義的』現象。

但就GIS地理資訊系統而言,即是以科學的知識和理性的態度,
去維護既有的人文傳統和真實,藉由所謂『科學的語言』,即便是第二度的建構,
但是仍然是存有欲知的渴望、溫柔的態度與細心的守護。

但相對的,亦有一部份的人們,懷著高度的主張:『科學知識過於陜隘、進而引起了歐洲
文明危機,日常生活是需要主題;而並非只是以操作型定義去模型化真實的世界
它們稱之為:扭曲/瓦解/潰擊/不敬/利用………….。』

《近代中國歷史地圖與遙測影像資訊典藏計畫》

讓我們重回瑰麗的時光隧道、和歷史接軌。
此系統串連起古今逾二千年以來的歷史,所謂:『史地不分家』倘若沒有這樣的系統操作,
我們又如何去想像和感受那份時間和空間的交流?又如何能在腦中整合起中國歷代的變遷和
文化演進?更遑論如何精確的整合空間定位與時間屬性的應用環境。

GIS地理資訊系統數位化了我們的生活,從古至今,讓我們和必要與所要的歷史;
以及現代做一個跨時空的對話,它簡化了我們之間的鴻溝、疏通了淤塞與環節;像是打開了一道門,讓我們得以進入;並且同時提昇我們的知識,並且做一個有效率的知識累積。

其動機和意義為發展華文市場與漢研究的推動;以殿定數位化的國家典藏,
並且對於各種歷史等資訊賦予時空之定位、還原史地空間,以期能更進一步的研究和整合
打下基礎。其科學的再建構以及模擬化是必要的,並非僅是為了目的或是用以手段來貶抑
日常生活(遠古生活)

GIS地理資訊系統就像是一位具有科學知識以及人文素養的/ 紳士/生活家/藝術家/詩人/
實踐者;有血有肉更有其骨架與脈絡思想,令人心悅臣服並嚮往之。

GIS對我而言,是一種由關愛的投入,可以說他是一把手術刀,先剖析,再整合,
汰換掉不必要的,保留下一個原形的根本,其中所必需經歷的破壞( 沒有破壞哪來的建設)
其各種投入及犠牲想當然爾是相當龐大且無法避免的。

GIS系統雖是一種量化的屬性資料,但是它的楔子源自於『強大的保護和永久的呈獻』

演講過程中,其艱澀的部份猶如水泥,尤其是同步的跟隨演講者一起摸索這塊不熱悉但又
鮮活的程式;我尚沒有內涵且無法言喻;但感動卻不是沒有的。

很深刻、很尖銳,一片一片的切割出動人的歷史與地理的血脈片段;
進而引起一片呼應以及我『暫時』處理不來的迷惘。有點刺痛,
但是就像是走入一團迷霧之中,非得要和它搏鬥和摸索才能走的出來。

GIS系統又仿佛一座厚重的石膏像,有點刻苦,但卻不是簡樸的!
你要描繪它,它就在你手中,若要擊碎它,同樣易如反掌,即是:放棄、推倒它。

此時,我感覺到GIS的紮實和份量,如同我說的水泥,好像被灌了鉛但是若真的吃的下去,
改日消化出來的就是不可言喻的生命情調了。

GIS 即是如此;卻又不只是如此。


2007。榴月。拾陸  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G l o r i a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